课件编号15791433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8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2课时 加减混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588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教版,加减,12课时,减法,加法,以内
  • cover
第12课时 加减混合 教材第74~75页的内容。 1.使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实际意义与运算的顺序,学会按顺序计算。 2.使学生能对具体的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数学问题的多样性。 3.通过尝试举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的顺序; 2.正确描述情境中的活动过程。 教学挂图或课件、学具盒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引入。学生每正确算出3道题都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4+6= 8-5= 7-2-3= (①8、3、8 ②0、9、3 ③7、9、9 ④10、3、2) 先算出答案。 师:啊!那么美丽的白天鹅啊!听!是什么声音?(放天鹅的叫声)原来是这几只美丽的白天鹅飞起来了! 师:刚刚同学们帮助的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大家都很棒!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这个动画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2.多媒体演示两个情景。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乘车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1)乘客上车、下车没有秩序很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不能确定) (2)乘客上车、下车去哪里然有序(3人上车,2人下车),让学生想一想并说一说车上人数增减情况,猜一猜车上人数大约有多少。(车上增加了3个人,大约8个人。) 师讲述:同学们,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要根据车上原有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设计意图 以两个不同的场景进行对比,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素养。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出示第74页主题图)师:车上原来有几人?先下车了几人?又有几人上车? (7个人,先下了2个人,又上了3个人。) 提问:(1)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车上人的增减情况)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 (让学生摆一摆)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 (7-2+3=) 2.揭示课题 这一题和以前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师讲述: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要么都是“-”,像这样有“+”又有“-”的算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混合”。(板书课题)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 (从左往右算。) 板书:7-2+3=8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设计意图 由旧知导入新知,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新旧知的“异”与“同”之中,主动地去思考,为学生自觉探索新知创造了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体现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森林公园动画,小朋友在植树。(第74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原来有几棵树苗?又拿来了几棵?现在一共有几棵? (6棵;2棵;8棵。) (2)这些树被小朋友们种了几棵?现在还剩几棵? (3棵;5棵) 学生在小组内描述,然后完成书上填空,请几名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多媒体继续演示:大家植完树之后往前走,来到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假山、亭子。(引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图意、填空。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 3.师:白兔们玩游戏玩累了,我们帮它们摘丝瓜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结果。 4.多媒体继续演示:穿过草地,大家绕过池塘,来到了动物乐园。(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师:动物乐园里有猴子、熊猫、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小组里填空。填好后,在小组里先说一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在教师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学生被生动有趣的场景深深吸引,手、眼、口、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