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1412

【三年中考】江苏省南京市2012-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科学探究

日期:2024-06-2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1643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考,三年,江苏省,南京市,2012-2014年,化学
  • cover
南京市2012-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科学探究 21.(10分)(2014 南京)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和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填写相应的元素符号: 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把铁刀变成铜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 (2)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 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 C . 【实验求证】 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 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 氧化铜 ,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 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 解:(1)由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在金属活动顺序表空格内应填入Mg、Ag;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实验与讨论】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 碳,应将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一氧化碳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应通过长导管将氢氧化钠排出,所以,最为合理装置是C; 【实验求证】为了验证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 氧化碳,A中应加入的固体是氧化铜,实验的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浑浊,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等. 【实验反思】由于在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分别是3:4、3:8,所以,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3:8. 故答为:(1)Mg、Ag,Fe+CuSO4=Cu+FeSO4,置换反应; (2)【实验与讨论】C;【实验求证】氧化铜、变浑浊;【实验反思】大于.  28.(11分)(2013 南京)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氯化氢(HCl)气体显酸性吗? 【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查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查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交流反思】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的原因是 在氯化氢气体中,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没有解离出的氢离子,所以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 (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 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 (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 红 色. (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 B .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 【拓展应用】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分子的 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如图3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①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 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