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18135

2023-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学案--01:从蛮荒时代到文明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另配针对性训练)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00次 大小:1859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文明,国家,训练,针对性,另配,早期
  • cover
01:从蛮荒时代到文明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高考考向分析】 1、结合考古学成就和历史文献,考查原始社会后期和商周时期的文化内涵以及空间分布规律,理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2、结合先秦时期政治文明的内涵,创设学习情境,考查先秦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表现。3、联系夏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创设学术情境,从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角度考查早期国家的特征。 【专题概述】 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政治: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商鞅变法更侧重于破旧立新,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经济:生产力发展,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很大发展。 思想: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实用性科学兴起。 【知识梳理】 一、石器时代—原始文明(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一)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00万年前--距今约一万年前) 1、概念: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点遗址: (1)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 (2)概况: A.生产工具:石器、木器、骨器 B.生产方式:渔猎、采集 C.生活方式:群居;迁徙;用火(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穴居、巢居; D.社会组织阶段:原始人群;晚期母系氏族社会 3、分布特点: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 (1)原因: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好(土地肥沃,食物、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 (2)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识图--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P书2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距今约5000年前) 1、概念: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文化遗址代表: 阶段 时间 文化遗存 分布地区 文明表现 社会组织 社会特征 新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 彩陶、粟 母系氏族社会 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水稻、养蚕缫丝 新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5000年 龙山文化 黄河流域 黑陶(蛋壳陶) 父系氏族社会 贫富分化、不平等、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战争不断 红山文化 辽河上游 玉器、祭坛、神庙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 3.概况: (1)生产工具:石器、木器、骨器、蚌器 (2)生产方式: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南稻北粟),畜牧业、刀耕火种、从采集食物到生产食物、农业与手工业分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3)生活方式:修建村落,筑屋定居,生活逐渐稳定。 (4)社会组织阶段: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5)商业、手工业:原始商业产生、纺织业(陶纺轮)、制陶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