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18528

2023-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学案--考点0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另配针对训练)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1次 大小:1582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针对,另配,建立,国家,封建,多民族
  • cover
考点0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标导标】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高考考向分析】 1、从时空观念的素养出发,考查秦统一的过程,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疆域奠定的意义。 2、联系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的具体史实,从历史理解角度考查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 3、从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角度考查秦朝面临的社会问题、解决措施及历史评价。 4、梳理秦朝文化特征,在特定的时间框架下评析秦朝文化成就。 【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得基本模式。 (1)政治上:秦朝“大一统”的实现,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僚制度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到西汉得以巩固。 (2)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黄河流域是经济发展的重心;汉代田庄经济兴起;手工业较发达,领先世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加强;对外陆上丝绸之路繁荣;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实行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文化繁荣,科技方面奠定世界领先地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佛教)。 【知识梳理】 一、完成统一 1、背景 (1)客观条件 人民愿望: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经济需求:各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地理位置: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2)主观条件 A.秦王广纳贤才,励精图治。 B.商鞅变法后,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力强盛。 C.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 2、过程 1)、“六王毕”:BC230—BC221,远交近攻,统一六国,建秦朝,都咸阳。 (统一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2)、“四海一”/统一: A.北击匈奴,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B.南征百越,修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县,连接湘水、漓水,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设郡。 二、巩固统一 1、政治———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确立皇帝制度: 特征:①皇帝独尊(朕、诏、制、玺); ②皇权至上; ③皇位世袭 (2)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 A.内容:(选1:P3) ①三公: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丞相助手) ②九卿:三公之下,分管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 (注:一些官职专为皇室服务,体现家天下) B.特点:各司其职、相互牵制、位高权重、官僚政治 C.参政方式:廷议制度———大臣讨论,皇帝裁决。 ①含义:(理解)秦汉时期大臣们集体议政的一种方式,主要功能是为皇帝提供决策咨询;最终决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作用: A. 集思广益,利于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B. 君主专制下,实际效能有限。 (3)地方实行郡县制: A.过程: ①春秋→产生; ②战国→普遍; ③秦朝→全国推行; B.内容: ①废分封,设郡县,中央直辖; ②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郡下设县;(注:在少数民族地区设“道”,与县同级) ③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考核; (3)特点: 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②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有俸禄、任期); (4)作用: ◆积极: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了解:世官制→流官制;血缘国家→地缘国家) ③基层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国家掌握稳定赋税、徭役与兵源。 ④影响深远: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格局,为历代沿用,不断加强完善。 ◆消极:权力过于集中到中央、君主手中,限制地方主动性、创造性。(理解) (5)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对比 比较向 分封制 郡县制 不 同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国家大一统 划分标准 血缘 地域 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