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2538

最新七地上册第一章地球各节教案(共7课时)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79663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最新,七地,上册,第一章,地球,各节
  • cover
星球版七地上第一章 地球 教案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朗诵一首有关地球的诗歌:在浩瀚无限 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 /岁月匆匆/ 往事悠悠/地球已有亿万年的高寿/ 它默默地/看着人类诞生/看着人类成长/看着人类在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中踽踽行走……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好奇与探索。地球究竟是什么形状?这一问题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同学们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探索历程吗?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呢? 通过倾听有关地球的诗歌,激发学生对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观察与思考———地球的形状 多媒体展示人类探索地球形状不同历史时期的四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前人曾得出的结论。 图1图2图3图4 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图1,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我国古代的观点是 。观察图2,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得出地球的形状是 。观察图3,1519年—1521年,麦哲伦船队首次环航地球,环球航海实证了地球的形状是 。观察图4,通过近代人类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人类确证地球的形状是 。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 阅读与探索 让学生阅读“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文图资料,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2、假如你要驾船做一次远洋航行,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外,还需要携带哪些工具?3、当观察远方驶来的海船时,为什么先是看见桅杆,最后才看见船身? 根据探索的问题,小组内交流与讨论,并引导学 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反映了什么地理事实? 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探索的兴趣,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并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够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点拨与发现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 求索、深化的过程。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迷信学说,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2、还需要携带航海图、指南针、航海表、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电话、救生圈…… 衔接与过度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的大小是怎样的呢? 认识与学习———地球的大小 出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 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53个我国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那么大。 学生借助教师编写的口诀来理解识记。地球是个大球体“赤径”长(六三)七八,极径短二一平均半径是(六三)七一坐地(赤道)日行八万里(4万千米)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