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语音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而语言又是通过语音来传达的。什么是语音呢?是不是人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所有声音都是语音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咳嗽,也是人通过发音器官所发出的,但它并不包含一定的意义,因此并不能称之为语音。于是可以知道,语音是指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各种语言都有它特有的语音系统,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当然也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学习普通话,当然要了解并学好它的语音系统,掌握普通话的内部结构规律。 单元导读 1 语音的性质 2 语音的基本概念 3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目录 CONTENTS 语音的性质 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如鸟鸣、虫叫等都是由物体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粒子的振动,形成声波,传到耳鼓的结果,这是声音的物理方面的属性。声音的差异是由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四个要素(又称语音四要素)决定的。 (一)音高 音高就是指声音的高低 ,它取决于频率的高低。在一定的时间内,发音体振动的次数有多少之别。振动次数多,也就是振动的频率高,发出的声音就高;振动次数少,频率低,发出的声音就低。语音中音的高低和人的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第一节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的性质 一般来说,女子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说话时发出的声音就高一些,男子的声带长而厚,说话的声音就低一些。同一个人的声音也有高低的不同,这是因为人有控制声带松紧的能力,在不同的语境下,人可以随时将声带拉紧或者放松,这样声音的高低就不同了。 在普通话中,音高的作用是区分声调,如“妈”(mā)、“麻”(má)、“马”(mǎ)、“骂”(mà)的差别,就是由音高决定的。 第一节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的性质 (二)音强 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音强取决于振幅的大小。同一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有强有弱,这是因为发声时音波振动的幅度有大有小。音波的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例如击鼓,重击时产生的音波振幅大,声音就强;轻击时产生的振幅小,声音就弱。人说话时,语音的强弱与呼出的气流量的大小有关,也同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发音时用力大、气流强,声音就强或响;反之,声音就弱或轻。在普通话发音中,如“自然”zìrán(自然界)和“自然”zìrɑn(态度不局促),后者的“然”比前者的“然”声音要弱,声音的强弱造成了同一词的不同意义。 第一节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的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音高和音强的区别。例如,击鼓时用力的大小导致声音的大小,这属于音强的变化;而击不同的鼓,比如大鼓和小鼓,发出的声音的差异则属于音高的变化。 第一节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的概念强调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二是“具有一定的意义”,后者更为重要。这是说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不一定都是语音,例如咳嗽、呻吟、打喷嚏等。 友情提示 语音的性质 (三)音长 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声音就短。 在语音中,音高、音强、音长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第一节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的性质 (四)音质 音质也叫音色,是指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产生不同音质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发音体不同。例如,钢琴和二胡的声音不同,是因为钢琴是靠键盘来发声的,而二胡则是用弦来发出声音的。甲乙两人说同样一句话,我们可以听出不同,这是因为两人的声带等发音体不同。 (2) 发音的方法不同。同一把胡琴的同一根弦,用弓拉和用手弹,发出的声音就不同。 (3) 共鸣器的形状不同。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