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842418

中职《普通话教程》9.第九单元 朗读 课件

日期:2025-05-24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9758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职,普通话教程,第九,单元,朗读,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九单元 朗读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就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准确、形象地传达文字所表现的内容的活动。朗读的过程,是“取他人之作,由自己所读,为别人所听”的过程。朗读是学好普通话、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重要途径。 单元导读 1 朗读的要求 2 朗读的技巧 3 各种文体的朗读 目录 CONTENTS 4 附录A 朗读的要求 朗读好一篇作品,读准语音是最基本的要求。普通话朗读,不仅要求做到不漏字、不改字、不填字等,还要注意变调、儿化、轻声等音变现象,在语音方面要求很高。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使用普通话语音 注意普通话和本地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并找出规律进行纠正,多查字典词典,熟悉字音、声调,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并注意儿化和轻声现象。 (二)注意音变现象 普通话语音中有很多受相邻音节的影响,其声调、读音发生变化,要熟练掌握这些音变的规律,在朗读过程中才能避免读错。常见的音变现象有变调、轻声、儿化以及语气词“啊”的变读。 第一节 一、读准语音 朗读的要求 (三)读准多音多义字 汉语里有很多多音多义字,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语境来确定读音。例如,“和”字,在“和平”里读“hé”,在“唱和”里读“hè”,在“和面”里读“huó”,在“和弄”里读“huò”。 (四)读准形近字 汉语里有很多形近字,不能根据偏旁来读。例如,“鞭笞”中的“笞”(chī),不能读作“台”(tái)。 第一节 一、读准语音 朗读的要求 (五)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普通话词汇中,称音义相同或相近但习惯上有两种或多种不同读法的词为“异读词”。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1985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第一节 一、读准语音 朗读的要求 理解作品是朗读作品成功的关键。对作品的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在朗读作品之前先要对作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反复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然后仔细揣摩每一节、每一段甚至每一句,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这种感情,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 理解作品还需要针对不同的体裁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散文,就要重点了解作者通过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如果是议论文,就要重点掌握议论文的主要观点、重要论据;如果是小说,要了解人物在怎样的环境中通过什么事件表现了什么性格。 第一节 二、理解作品 朗读的要求 深入地理解了作品之后,还需要具体地感受作品。朗读中的具体感受指的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把理解的作品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也就是把在作品中看到的内化为朗读者眼中的东西,朗读者完全置身于作品中,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如同在朗读者眼前。这样才是更好地把握了文章,通过朗读者的声音,作品的内容才能更准确地传达。 第一节 三、具体感受 朗读的要求 好的朗读者可以通过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人物,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幅画。例如,读峻青的《第一场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的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