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51898

【核心素养目标】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0802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核心,素养,目标,20课,一滴水,经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矗立”“苍劲”“目眩神迷”等易考词语。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4.品味作品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的特点,领会作者对丽江深厚的感情、浓郁的热爱。 语言运用: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技巧。 思维能力:梳理一滴水的游历路线,筛选、提取、整理、综合、归纳文本信息。 审美创造:通过理解、欣赏文章中的语句,培养学生发现美和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 丽江,静美得像一片散淡的云朵,雅致得像一幅写意的丹青,独特得像一首凝固的诗行,静静地沉睡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今天,让我们跟随阿来一起跋山涉水,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 【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诗人,当代作家。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人。其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41岁)及首位得奖藏族作家。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双冠王。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 【读准字音】 【理解词语】 【驿道】我国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矗立】高耸地立着。 【闸口】闸门处的水流通道。 【苍劲】(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翡翠】一种玉石,一般是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也有红色、紫色或无色的,有玻璃光泽,可做装饰品。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范读】 播放视频 【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5)以水滴“自叙往事”的方式,叙写自己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见证丽江古城历史的故事。 第二部分(6-16)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叙写自己现在经历许多波折,流过丽江古城,见证丽江古城当下的美景的故事。 【整体感知】 1.文章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妙在何处? 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内容与地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 3.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游踪。 4.“一滴水”有哪些经历?画出它的游历踪迹,并点明写作顺序。 有一天———又过去了好几百年———太阳出来了———黄昏时———黎明时分 写作顺序 (1)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 (2)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 【新课讲解】 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