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63761

第五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件(37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1845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五,八年级,编版,PPT,37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结合课文实例,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利用写作实践,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联系相关要求,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的说明顺序,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善于观察和比较 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 将说明对象与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独特之处 注意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异中求同 巧妙构思展特征 安排好说明顺序: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确定说明顺序 确定说明的主次和详略 巧用说明方法:依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合理使用说明方法 注意说明文与记叙文写法的异同 区分说明方法与记叙文中某些类似的写法,如摹状貌与描写,打比方与比喻修辞 形式相似,目的不一样 生活或学习物品:实用功能 建筑物:外部形态、内部构造 动物、植物:生物学上的特征 建筑物:空间顺序 事物的演变:时间顺序某一类事物的共性特征:逻辑顺序。 将说明的重点放在主要方面 记叙文旨在展现事物的“神”;说明文虽然有的也带有文学色彩,但旨在准确、具体、客观地展现事物的特征。 写作指导 【一】利用下面的材料(材料见教材P127),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思维导图 题文展示 提取信息分析材料 1 ①坎儿井的环境与建造原因 ②坎儿井的形式与工作原理 ③坎儿井的来历 ④坎儿井的作用 ⑤坎儿井开凿的技术难度 ⑥坎儿井的地位 ⑦坎儿井的今昔对比 ⑧坎儿井的现状 选取材料抓住特征 2 适合高温、干旱的山地与盆地的特征:①②④⑥ 井渠结合的地下人工河的特征:②⑤ 古老而环保的特征:③⑧ 依据特征确定顺序 3 可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说其特征;接着分层次从几个不同方面加以具体说明,其内在的顺序或由主到次,或先因后果,或逐层递进;最后对全文加以总结。 整合材料适当修改 4 可以摘录一些关键语句,但不可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调整或删减材料,甚至还需要对某些句子进行改写或重写。 坎儿井———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 我国新疆地区多山地、盆地,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但是,新疆地区干旱、高温,水源因蒸发而大量丧失。为此,新疆各族人民用智慧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亮点批注 ①点题。综合材料第①④两段,指出创造坎儿井的原因、意义,赞扬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例文展示 ① 【 】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其结构主要由竖井、井下渠道(暗渠)、地面渠道(明渠)、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③ ②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指出坎儿井“井、渠结合”的特征,准确,严谨,醒目。 ② ③总说坎儿井的四大组成部分,纲举目张,条理清楚。 挖坎儿井,首先要预判什么地方地下有水,然后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好一系列竖井。从山地起挖点到盆地绿洲出水口,开挖线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其间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④ ④整合了材料第②⑤⑥段,重点介绍竖井,突出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 井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其作用是在地面下将挖好的竖井连通起来。由于井下渠道开挖只能靠点油灯作业,所以井下渠道的掏挖工作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 ⑤ ⑤将材料第②⑤段结合起来介绍井下渠道。 【 】 深层地下水由井下渠道引流,变成浅层地下水,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区。人们在需要水的地方挖好水渠把它引出地面,这就是明渠。同时,人们在地表修建涝坝,根据需要将水引至农田灌溉。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因而渠道里的水量常年稳定。 ⑥ ⑥简单介绍明渠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