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73825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3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24144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年级,语文,编版,学年部,2023,2022
  • cover
(课件网) 一候夏语至 二候虫语鸣 三候日照语 说 爱 莲 有关“莲”的诗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目录 contents 壹 基础知识 贰 疏通文意 叁 深入分析 肆 积累字词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作者简介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背景链接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文体介绍 爱 作者的感情 莲 文章写作的主体 说 文体 疏通文意 第二章 字音识记 蕃 予 濯 淤 莲 亵 噫 鲜 fán yú zhuó yī yū lián xiè xi n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之:的 蕃:多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独:只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 予:我 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清莲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 中通外直: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蔓不枝: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 蔓和枝都是名词坐动词用 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语气词 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可以远远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句话不与其他花争奇斗艳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喜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喜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那就相当多了啊。 噫:叹词,表示感慨 鲜: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应该人很多了。宜:应当 深入分析 第三章 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气味 美名远扬 生长环境 不同流合污、不哗众取众、独善其身 体态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攀附权贵 风度气质 自尊自爱、独立高洁、端庄严肃 高洁;质朴 正直 芳香 清高、品行端正 不正是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君子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