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8000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409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八年级,人教,新人教,教案,陋室铭,2课时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指名朗读课文。 二、课文分析。 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 明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明确:“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 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21教育网 3、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21cnjy.com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主人的交往,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C、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正反虚实)21·世纪*教育网 小结:居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高雅;主人生活:清闲。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明确:运用类比,以“庐”、“亭”比 “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延伸: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2·1·c·n·j·y 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6、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教师点拨: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 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