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8116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蜡烛》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0次 大小:213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蜡烛,导学案,答案
  • cover
《第3课 蜡烛》导学案 文体知识 本文是篇战地通讯。通讯是新闻(广义)的一种,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消息一样,都要用事实说话,也讲究时效等,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等,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阅读时要把握通讯的六要素,即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走近作者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 ,1934年开始写作。l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 年加人共产党。其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等。多部作品获斯大林奖金。1949年10月访问中国。l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 年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 了解背景 二战———苏德战事简介 1941年6 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双方1939 年签订的条约。;德军长驱直人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苏联人坚决抵抗。苏联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准备的德国士兵。1943 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000多名德国士兵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了两年,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同年,苏联红军迫使德军退回边境,最后把他们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 年6 月,随着同盟军渡过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己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1945 年5 月,德国投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非常惨重。国民受到德军残酷对待,约有几百万平民伤亡。 时代背景 1944 年9 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局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拂( )晓 瓦砾( ) 地窖( ) 鞠( )躬 颤( )巍巍 更( )夫 2、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人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 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 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 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 。 A.耸立 闪耀 淹没 闪烁 B。耸立 闪烁 埋没 闪耀 C.矗立 闪耀 埋没 闪烁 D。矗立 闪烁 淹没 闪耀 点拨:耸立:高高地直立。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淹没:(大水)漫过;盖过。埋没:掩埋:埋起来。闪耀:光彩耀眼。矗立:高耸地立着。 3、对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儿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环境描写) B.干脆直着身子, 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动作描写) C.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动作描写) D.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看呀!”那红军说。(语言描写)                             1.作品是如何刻画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 仔细读课文,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2.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