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9407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第4单元第1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课件+课时作业(2份打包)

日期:2024-06-0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94335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1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选修,课件,课时
    课件48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减灾防灾的涵义 减少灾害 灾害 减轻 减少灾害 减轻灾情 经济 科技 人的观念 人类 自然 生态环境治理 减灾工程 周边 环境 1.“杜绝灾害”是防治自然灾害的最终目标吗? 【提示】 不是。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客观属性,服从于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防治自然灾害的目标在于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可能战胜自然,杜绝灾害。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 科学研究 灾害预警 减灾规划 国民经济计划 减灾意识 国际合作 拯救生命 团队 积极 行动 2.减灾为什么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提示】 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灾前、灾中、灾后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政府的规划与指挥是中心,将各个子系统、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减灾这一复杂任务 。减灾防灾的国际努力 1990年~2000年 协调一致 科学技术 新技术 自然灾害 发展中国家 飓风 海啸 森林灾害 防御能力 可持续发展战略 综合管理 灾害危险性 减轻灾害损害 公众的参与 减灾网络 减灾防灾行动 【问题导思】  1.灾难来临时为什么要保持健康的心态? 【提示】 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态,才会镇静、激发生存的欲望、有责任心、有团队精神,才会采取正确的行动,达到自救、互救的目的。2.举例说明什么是地震前兆? 【提示】 地震发生前常有不少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如地下水异常变化(变色、变味、变温等)、天气和动物的异常反应、小震频繁、地壳变形、产生地声、地光等,叫做地震前兆。 3.地震和洪水中的救助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提示】 地震中救助的重点在于自救,因为地震的发生是瞬间的,只有先救自己才能救别人;而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4.龙卷风、台风等风灾的自救重点是什么? 【提示】 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5.减灾防灾为何要加强国际合作? 【提示】 (1)自然灾害是没有国界的;(2)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方,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3)通过国际社会协调一致的努力,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各国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1.减灾的措施体系2.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相关自救与互救的知识,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解如下:3.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做好防洪准备,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4.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救 泥石流多发生于持续暴雨后的山地丘陵地区,遇到泥石流发生时应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1)发现迹象马上转移疏散。 (2)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 (3)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两边跑。 (4)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5)扎营时,不能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及河道弯曲、支流汇合处。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 【思路点拨】 由材料和图中所含信息可知四川盆地地质灾害频繁;再结合所学知识确定答案。 【解析】 四川盆地边缘多山地,每当暴雨季节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暴雨及其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和自救一方面要了解各种灾害发生发展的机制及特点,另一方面要有强烈的灾害意识并提出和设想各种灾害发生时可能的防范自救措施。【答案】 滑坡、泥石流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