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9643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3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日期:2024-05-1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99879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生物,群落,3章,用书,教师,必修
  • cover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建立种群数量变动的数学模型。 ●课标解读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说明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4.尝试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教学地位 本节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两部分内容,其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S”型曲线的特点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教法指导 1.种群密度是本节的核心概念,但并不是仅 仅描述性地讲,而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用标记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因此,让学生模拟、尝试调查种群密度,是本节的重要教学目标。教材中设计了“边做边学”。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对于这种科学方法的学习,着重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和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不能撇开生物学现象只是单纯地讲解数学问题,那样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也不能只讲生物学现象而不结合数学方法,因此二者结合至关重要,要好好把握。 2.在讲授种群数量变动和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时,要注意通过典型的例子将两者结合起来,在讲授J型曲线和S型曲线时,要以J型曲线为基础,通过分析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的原因,来分析制约种群连续增长的因素。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回忆初中学习的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并 举出一些例子,引出“种”的概念。进一步提出“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种的生物是如何存在的?”明确各种生物都以一定的数量存在于环境中,引出“种群”的概念,并讨论种和种群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分析种群的概念,并注意一下问题:种群中个体年龄的差异;种群是不是个体的简单的相加。进一步提出:种群有什么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有没有规律?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3-58,填写【 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1、2”。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 步骤2: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比较个体和种群,加深对种群概念的理解,通过例1分析提高。 步骤3:探究种群增长的“J”型、“S”型曲线,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总结规律,通过例2分析提高。 步骤6: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 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5:抢答方式完成【正误判断】并分组互评【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题。 步骤4: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课外学生完成实验,通过例3强化提高。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说明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4.尝试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1.种群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重点) 2.种群数量增长规律。(重难点) 3.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分析。(难点)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特征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1)种群密度 ①概念: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种群结构最基本的参数(特征)。 ②测定方法 a.样方法 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平均密度估算种群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b.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 含义: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 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标记后放回原环境,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标记的比例与样地总数中的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估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