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9662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2配套课时训练: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4课时,含解析)

日期:2024-06-0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9273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市场经济,专题,西方国家,现代,兴起,课时
    一、选择题 1.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解析】 在1929~1933年的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失业人数众多,国家必须解决如此庞大的失业队伍,利用“以工代赈”来解决就业问题,并通过国家扩大支出,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既为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解决了就业问题,并增加了民众的收入,增加了其购买力,刺激了经济的复兴,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故D项的做法既能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 【答案】 D 2.罗斯福新政对于资本主义政治而言,最大的贡献是(  ) A.挽救了危机,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促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C.影响了战后西方国家的社会改革 D.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避免了美国走上工农夺权或法西斯道路。 【解析】 题干中有两个关键词“政治”和“最大”,所以排除A项。B、C说法错误。罗斯福新政最大的贡献是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故选D。 【答案】 D 3.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这主要是指“新政”(  ) 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没有避免国有化的形式 D.不能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解析】 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因而新政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而不能消除经济危机,B当选。A、C两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故D项不合题意。 【答案】 B 4.罗斯福针对“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采取的措施是(  ) ①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②出台农业调整法 ③对自愿减少耕地的农民给予现金补贴 ④限制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农业政策的理解,①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5.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长期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农村购买力不足。1919年农场主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6%,而在1929年只占全部国民收入的8.8%,农场主纷纷破产。此时的农民人均收入只占全国平均收入的1/3左右。实行罗斯福新政后,从1932~1936年美国农业总收入增加了50%,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几乎翻了一番。 为什么美国的农业会发生如此深刻变化? 【解析】 本题以美国罗斯福新政前后的农村现状为背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农村政策。根据教材论述即可回答。 【答案】 美国农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是因为罗斯福新政时实施了一系列恢复和稳定农业的政策,具体内容如下: ①美国1933年出台第一农业调整法,通过政府对自愿减少耕种的农民给予现金补贴的办法来限制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 ②1938年出台第二农业调整法,规定在农业经营者有粮食剩余时,政府贷款帮助他们储存余粮;在粮食短缺时,农业经营者出售储存的粮食归还贷款。 6.材料一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适时地推行“新政”,解决就业问题:直接救济失业者,“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立法保护失业者。结果,极大地缓解了美国就业的压力,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虽未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但也给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材料二 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2年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全面推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返乡创业和有序进城务工,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形成动态长效帮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