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10140

【新课标】三年级下册3.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反思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36次 大小:8023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新课标,三年级,下册,3.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及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虽然他们]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但是缺乏关爱他人的方法,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关爱他人时遭遇挫折,甚至出现无意中伤害他人的情况。因此,确定了“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的目标。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本课有几个优点。其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根据教学需要,通过“最美瞬间”摄影活动、资料搜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把教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从校园中的护学队员以及还餐队员等,把教学内容与本校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学校、家庭和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活动化、开放性和实践性。 其二,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本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和倾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多种活动体验中不断深化主题,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愿望。采访学校“护学岗"和“还餐队”的同学,以及出示相关的照片、绘本故事、视频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现生活的美,抒发对生活的爱。 其三,学生参与的自主化。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探究的主人。学生提前搜集了雷锋的资料,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在讲述雷锋的事迹,教学的主人是学生,而教师只是一位引导者和组织者。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教学中的效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探究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 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其一,教师应重视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活动中学生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和创意等。其二,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快乐的情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