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23239

3.1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同步教材配套教案 课件 练习(粤教版2019必修1)

日期:2024-06-01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32347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同步,必修,2019,教版,练习,课件
  • cover
第三章 算法基础 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 3.1 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 一、项目简介 1、项目主题 设计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方案 2、项目背景 目前,中国的桥、路、车、港口、网络规模都做得了世界第一,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让人民切实感受到生活的便捷、美好和幸福。当从A市到B市没有直达的交通工具时(不考虑水上交通工具),人们可以利用铁路公司、汽车客运公司和航空公司公布的信息,设计出最优的旅行路线。为了获得高效的交通出行安排,人们根据需求设计好不同阶段的交通工具使用方案,方案中会设计到多条不同方式不同时间的交通工具的排列组合,编写程序来找出哪种方案最佳,比用人工寻找效率更高。 在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先分析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运用具体的算法。需要了解程序相关的知识,包括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算法等。 3、子项目一 剖析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课时内容分析 1、主要内容 1)体验人工解决问题的过程 2)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2、内容要求 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优势与过程 3、地位和作用 通过人工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比,总结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学习计算机程序的意义,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三、课时目标分析 1、核心素养目标 知识目标 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信息意识) 能力目标 针对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下次问题解决思路(计算思维) 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情感目标 在信息交流或合作中,尊重不同的信息文化,积极、主动地融入信息社会中。 (信息社会责任) 2、项目目标 本课时围绕“设计从A 市到B 市最佳的旅行路线方案”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协作、探究人工解决问题,并初步体验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效果,让学生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阶段性项目学习目标。 3、学业目标 (1)根据不同受众的特征,能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 (2)依据特定任务需求,甄别不同信息获取方法的优劣,并能利用适当途径甄别信息。 (3)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4)针对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5)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6)在信息交流或合作中,尊重不同的信息文化,积极、主动地融入信息社会中。 四、课时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理解人工解决问题的思路 2)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 3)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过程,并应用到其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五、学情分析 1、知识积累 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认识很多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事例,有着丰富的问题解决经验,但是对于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理解程度很低。 2、学习能力 1、高中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自主、探究与协作能力也在前期的实践中有所提高。 3、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3、学习兴趣 部分高中生对于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比较感兴趣,对计算机程序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计算机编程是一个需要较强逻辑思维的活动,是一项较为令大脑疲劳的事情,这需要学生维持兴趣的耐心与恒心 总结 需要结合贴合知识、贴近学生生活、难度适宜的项目来引导学生协作探究与知识学习,需要教师整合整体项目思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与技能,维持兴趣。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