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25813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上册3.9《认识液体》说课稿(含反思)

日期:2024-06-0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425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上册,认识液体
  • cover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液体》 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认识液体》。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单元固体和液体”内容。从课标上看,本课属于物质领域。从课程结构上来看,认识液体是在认识固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后续学习基础。本课从内容上看,分为五个部分,一是通过生活情景图初步寻找液体,对比烟雾和流沙认识液体,初步认识到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二是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三是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四是测量液体的质量。五是认识水平面并学习使用水平仪。因前四部分内空联系紧密,因此将前四部分内容作为第一课时做重点研究,通过观察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学会使用量筒,会用天平测比较同体积的水和油质量不同。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已经对科学有较浓的学习兴趣,能够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但是不会利用工具测量体积和质量。对于液体司空见惯,但是很少有学生知道液体概念和液体的性质。 三、说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液体的性质;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3.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液体的性质。 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五、说教学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大屏幕出示“平的像镜,清得透明,热了变气,冷了变冰。”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学生猜谜语) 2、出示一杯水,让学生描述水是什么样子的(一年级下册已学)。 3、揭题: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