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2692

九年级语文上册 3.11《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3 苏教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192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语文,上册,3.11,学问和智慧,同步
  • cover
第11课 学问和智慧 姓名 得分_____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远(zhān) __ (huì)_____塞 寸积(zhū)_____ 累 鞭(pì)____ 入里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汇贯通,举一不能返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②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略影,瞬起瞬灭的 。好像肥皂泡一祥,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既破。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 错别字 改 正 3.张明同学准备把下面的名句作为“勤奋出成绩”这一观点的论据,你认为都合适吗 说说你的理由。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2)夫学者不患才之不及,而患志之不立。 (《晋书》) (3)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郑板桥) (4)勤晕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观点。 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 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 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①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 ,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 ,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bulldog),为他张目。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 ②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 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5.第①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_____ 6.第①段画横线的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 _____ 7.“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中的“这个道理”是指什么? _____ 8.“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 _____ 9.第②段中划线句中的“肥皂泡”“探照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