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3014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7份)

日期:2024-06-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210966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科技,思想,古代,中国,单元
    课件21张PPT。1.战国时期———被冷落 (1)原因:其学说强调道德感化,重视伦理亲情,脱离当时奴隶制渐趋崩溃、战国纷争的现实,不利于实现统一,不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儒家思想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地位演变 (2)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 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2.秦朝———遭压制、摧残 (1)原因: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落后于形势的发展。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巩固秦政权,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2)特点: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3.西汉———独尊 (1)原因: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倡导“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宣扬“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思想基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2)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4.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 (1)宋朝时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 (2)明朝:王守仁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 以致良知”。说明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也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3)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5.明清之际———受批判 (1)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异端”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辩证发展的思想,主张“趋时更新”。 (2)特点:明清儒学家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走得更进,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解析】 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进步思想家们对儒学提出了质疑,传统儒学遭到冲击。 【答案】 C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地位及未向近代科学转变的原因 1.中国古代科技在历史上的地位 (1)明代以前:我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心,长期领先世界,并以自己的四大发明影响着世界。 (2)明清之际:西方近代科技产生并迅猛发展,西方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2.古代科技到了近代却没有向近代理论科学演变的原因 (1)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对科技的束缚越来越重。(重农抑商、文化专制、闭关政策)(3)教育: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4)文化传统:中国“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缺乏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体系。【解析】 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是“重道轻器”,故D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 D【解答思路】【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压缩题干读懂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尤其是对“月亮在无人看他时,它不存在”的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