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3412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 22 城市化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日期:2024-05-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66429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作业,课时,教学课件,城市化,必修,图版
    一、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完成第1~2题。 项目 1999年 2009年 甲 城市数目(个) 3 7 乙 工业总产值(万元) 36 200 1 765 000 丙 城市人口(万人) 56 340 丁 城市人口比重(%) 30.4 48.6 1.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近年来,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B.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C.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D.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解析】 第1题,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四个方面。工业产值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第2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剩余劳动力大多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答案】 1.B 2.C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A.M1 B.M2 C.N1 D.N2 4.根据上图判断,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解析】 第3题,19世纪以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地区,结合图例可知,M2即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第4题,图中N1和N2表示两类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图中显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两条线相交,即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答案】 3.B 4.D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从阶段Ⅰ到阶段Ⅱ,该城市发展正处于(  ) ①大城市化 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 ④再城市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A.交通通达性差 B.地价昂贵、污染严重 C.就业压力过大 D.远离商业中心 【解析】 由我国某城市的发展阶段示意图可知,由Ⅰ到Ⅱ阶段,郊区人口密度增大,城区人口密度也增大,所以该城市正处于大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不能体现逆城市化,因为城区人口没有减少。到Ⅱ阶段,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是由中心区地价昂贵、污染严重造成的。 【答案】 5.A 6.B 下图是甲~戊5个国家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的等边三角形图。据图回答7~8题。 7.几个国家中,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戊 【解析】 读懂图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三角形坐标图中,图内的任何点各坐标比例(相对数)之和应为100%。从图中可看出丁国第三产业人口就业比例最低,同时第一产业人口就业比例最高,这说明丁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较多,所以丁国的城市化程度最低;甲所在的国家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例最低,且第三产业人口就业比例较高,因此甲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也高,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 7.D 8.A (2013·武汉高一检测)下图为“平原上的某城市及郊区气象资料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在此等值线分布状态下,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①近地面气压值是城市低于郊区 ②近地面的风是从城市吹向郊区 ③城市受下沉气流的控制 ④城市形成“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形成城市与郊区气温与降水差异的原因分别是(  ) ①城市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郊区 ②城市植被覆盖率远远大于郊区 ③城市人为排放热量多于郊区 ④城市上空可悬浮颗粒物多于郊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由图可知,城市气温、降水高于郊区,形成“热岛”和“雨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