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入春,预防先行 —春季传染病科普主题班会 【教育目标】 “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 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也是传染病的高发期。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师生防病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促进健康校园建设。为了有效地预防各类传染病,呵护学生健康。 【教育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教师制作ppt课件 【教育过程】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易造成暴发流行,多见于1~14岁儿童。水痘患者是这种病毒的唯一传染源。患儿通常会出现发热、发痒的红疹,水痘向心性分布,最初出现于身躯(前胸、后背),且分布较密集,然后向面部和四肢散布,持续3~4天后变干、结痂。患者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人体感染水痘病毒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后发病。疱疹期有明显的痛痒,如挠抓后继发感染,则可留下轻度凹痕。 治疗:水痘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水痘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个别患儿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脑炎,故应密切观察孩子情况,积极对症处理。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唾液的吸入而传染,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好发年龄为5~15岁,冬春季常见。患儿主要特征为单侧面部肿痛,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面部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微触痛。患者张口会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时会影响对侧腮腺,双侧肿胀患儿约占75%。腮腺肿胀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畏寒、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严重者可伴并发症,如病毒性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心肌炎等,少数患者出现听力损伤。 治疗:一般治疗+西医药物治疗,中医或针灸等。 3、猩红热 是由A组β链球菌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5~15岁高发。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感染后潜伏期1~7天。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畏寒、发热,同时伴咽痛、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患儿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可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有猩红色弥漫性小斑丘疹,皮肤压之变白,去压后数秒钟恢复充血。皮疹多1周内消退,1周末至第2周开始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极少数患儿情况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肺炎、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治疗:隔离+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 4、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导致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每年的3~5月高发。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凡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接触麻疹病毒后90%以上会发病。首发症状出现3~5天后出现全身斑丘疹,主要症状为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患者感染后潜伏期9~14天,发病前2~4天至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传染性。 治疗: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没有并发症的患儿大多在发病后的2~3周内康复,感染后可终生免疫。 二、最近高发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1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2主要症状 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3护理方法 患者应多休息,多喝温开水,日常三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鼻涕、痰液等排出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