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4072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岳麓历史选修三教学课件第4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5份)

日期:2024-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155333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雅尔塔,体制,冷战,和平,教学课件
    课件18张PPT。1.相同点 (1)都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4)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产。雅尔塔体制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2.不同点 (1)前者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后者体现英、法、美等帝国主义的意志。 (2)前者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暂时妥协;后者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3)前者超出欧洲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后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4)前者反映了两个战胜国的妥协;后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基础上的,必然随着德国的重新崛起而破产。 (5)前者反映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后者反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6)前者是因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剧变而结束的;后者是法西斯侵略扩张导致的世界战争直接摧垮的。1.(2013·延边高二检测)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制”。下列关于这两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 B.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 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D.没有进步作用【解析】 两个体系都是战争结束后形成的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格局,这种方式比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进步。 【答案】 D1.演变 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抗,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演变为美苏争霸局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而结束,从而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2.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对抗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2.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主要特点有(  ) ①争夺经济霸主的地位 ②核武器成为争霸力量 ③以军事集团作为依托 ④体现不同制度的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北约和华约为依托,以核武器为威慑力量,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故D项符合题意;二战后,美国属于世界经济霸主,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 D1.阶段20世纪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特点及影响 2.特点 互有攻守、各有得失。 3.影响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美苏的争夺使局部战争层出不穷;但双方互相牵制,也有力地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3.(2013·渭南高二检测)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和80年代的苏联都调整了对外战略,其相似之处是(  ) A.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B.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C.美苏对抗转为战略合作 D.从美苏战略合作转为对峙【解析】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等因素,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尼克松主义”外交方针,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外交“新思维”,从阿富汗撤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答案】 B课件44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这是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