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42339

2023届中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1864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生物,2023届,答案,影响,生态,因素
  • cover
2023届中考生物专题强化: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13题)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变色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之间的捕食行为会使个体死亡,但也有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并不是永久的适应 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 下面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共生、捕食、竞争 B.竞争、捕食、共生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水稻田里有一种杂草—野慈姑,它会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影响水稻的产量,据此推断水稻和野慈姑的关系是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昆虫与杂食性鸟的关系是 A.种内斗争、共生 B.竞争、捕食 C.捕食、共生 D.捕食、种内互助 下列各句中,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B.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C.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 D.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 A.水 B.温度 C.阳光 D.空气 北方的冬季,渔民通常在自家鱼塘的冰面上凿许多孔洞,其目的是 A.提高鱼塘的水温 B.提高鱼塘水中的含氧量 C.减少鱼塘水的压力 D.便于给鱼喂食 蚂蚁等昆虫往往成百上千只一起生活,这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种内互助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下列哪一句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许多蚂蚁一起向一个大型昆虫进攻,并把它搬运到蚂蚁巢穴中,这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①老虎吃野猪 ②许多蜜蜂一起去采集花蜜 ③草原上的兔子和羊 ④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⑤蚂蚁搬家 ⑥瓢虫吃蚜虫 A.①② B.③④ C.①⑥ D.②⑤ 某池塘中四种绿藻( 、 、 、 )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由此能得到的结论是 A.最适应弱光环境的种类是绿藻 B.在池塘中分布范围最窄的种类是绿藻 C.底栖鱼类的主要食物是绿藻 D. 、 、 三种绿藻的分布差异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二、综合题(共3题) 近百年来,海螺沟冰川慢慢消融,逐渐露出裸地,形成了一条长达 公里的狭长冰川退缩带(见图 )。退缩带上依次覆盖了从草本、灌木到森林等不同类型的植被。为研究最早形成的裸地是如何演变成森林的,研究者选择了七个样地,统计记录其植物种类、土壤状况等相关指标。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是 法。 (2) 冰川退缩后的裸地养分状况较差,逐渐长出黄芪等草本植物,而后出现了高 米的灌木和小乔木沙棘、川滇柳。研究发现,这些植物的根部生有可以固氮的根瘤菌,这是造成土壤中 的直接原因,也为后续大型木本植物的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该统计结果说明生物与环境相互 ,这是植被类型更替的动力之一。 (3) 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样地上几种植物占乔木层有机物质总量的比例(如图 )。冬瓜杨是可高达 米的阔叶乔木,川滇柳与沙棘占比逐渐减少,可能是因为它们无法得到充足的 条件,生长受到影响所致。随后冬瓜杨被更为高大的云冷杉取代。可以推测,冬瓜杨和其他三类植物之间均存在 关系。这也是推动植被类型更替的重要力量。 (4) 植物为动物的生活提供 ,可以推测,在植被类型更替的过程中,该地区动物类群也随之发生变化。可见,生态系统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