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程标准: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 1.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2.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 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1、直接原因: 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 一、土改背景 老解放区 已完成土改 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国共产党党史》 2、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二、土地改革概况 1.时间: 2.法律依据: 1950年—1952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发动群众:土地改革工作团深入群众发动农民参加土地改革。 没收、分配土地:将地主在乡村中的权威彻底打倒,通过分配地主家产给贫苦农民,实现了农民“翻身”。 划分阶级:根据当时中国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 复查总结:由人民政府颁发土地证,整顿与加强政权和民兵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生产。 2 4 1 3 批斗地主 烧地契 思考: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改革阻力。 看图学史 土地所有制的转变: 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 建国后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 看图学史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农民分到土地 看图学史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 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练一练: 1. 此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运动? 2. 进行这一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 农民拔除地界碑的依据是什么? 4. 这一运动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概况 1.地区: 2.法律依据: 3.内容: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5.完成: 1952年底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4.开始土改时间: 1950年冬 土地所有制的转变: 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 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 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 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 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 毛主席呀红太阳, 救星就是共产党翻身农奴把歌唱, 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翻身农奴把歌唱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