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50758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6.4平均数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79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
  • cover
平均数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平均数》在北师大版2013修订版教材第六单元《数据与分析》第90页,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也积累了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了解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本单元前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数据统计的过程,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平均数的学习放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目的也是希望学生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去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会用数学的方法分析数据,对一组数据有理性认识,为今后体会数据的分布奠定基础。 2003版北师大教材《平均数》一课在三年级下册,虽然在“统计与可能性”单元,创设了男、女生两队投篮比赛的情境,在“比一比”的情形下,产生对平均数的需要,教材主要呈现以多补少和计算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2013北师大修订版平均数的学习放在了四年级下册,学生对统计和数据分析的经验更丰富,教材去掉了“比一比”的情境,而是更加注重“找一个数来代表淘气计数字的水平”,注重对平均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平均数的认识,突破了以往学生在学习中对数的认识,以往学生接触的数都是真实存在的,表示具体的事物数量的多少,但是平均数确是“匀”出来的,它并不在一组数据中存在,而是这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这对学生的认知是一个挑战。所以我由“一分钟投篮比赛”引入,让学生经历数投篮个数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用那个数字来表示投篮的平均水平”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索。学生由此产生求平均数的需求,感受平均数的存在,再小组合作想办法求平均数。“哪一次都没有4个,那么这个4表示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教学过程】 初步建立平均数的意义 同学们,吴宁一校校篮球队要招募队员啦,你们想参加吗?通过层层选拔,有四位同学脱颖而出,可是名额只有一个,所以,他们四人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比赛,看看到底是谁的投篮水平更高,你愿意来当裁判吗?那咱们就一起进入比赛现场看看吧。 模块一:相同数据的平均数 首先上场的是小强,他一分钟投中了5个球,可是,小强对自己的这一次成绩不大满意,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两次,裁判,你同意吗? 学生发表观点。同意小强再投2次。 可是小强后面两次的成绩挺有趣的,你们看(PPT出示5个、5个) 真巧,小强三次都投中了5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强一分钟的投篮水平,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为什么?(说的有道理) 模块二:不同数据的平均数 1、接下来轮到小林出场了,PPT出示小林第一次的投篮成绩3个,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就结束比赛吗?为什么? 正如你们说的,小林果然要求再投2次,不过,麻烦来了:PPT出示后两次成绩:5个、4个,三次投篮的结果怎么样? 是呀,三次成绩各不相同,那各位裁判,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一分钟的投篮水平呢? 为什么? 师小结: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个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每分钟看起来都投中了几个? 能代表小林一分钟的投篮水平吗? 2、轮到小刚出场了,小刚肯定也投了3次,成绩各不相同。PPT出示(3个、7个、2个),那么小刚1分钟的投篮水平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先请你静静地思考,把你的想法跟同桌交流一下,谁能大胆的来说一说。 方法一:移多补少 方法二:先合再分 像这样,先把每一次投中的个数合起来,再平均分给这三次,能使每一次看起来一样多吗? 能代表小刚一分钟的投篮水平吗? 小结:其实不论是刚刚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再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原来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我们把这个同样多的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