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51251

传记写作课件(4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30764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传记,写作,课件,4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传记文学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真实性:“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 (2)文学性:形象生动的写人艺术。 A、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B、叙行录言,重视细节。 C、首尾照应、巧用修辞、叙议结合、正侧相映、对比突出等。 D、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传记阅读方法 1.抓传主,把握主要人物(人) 2.抓时间顺序,把握传主的主要经历(事) 3.抓住典型事件与细节描写(人物特点) 4.抓住议论与抒情的语句(侧面了解) 5.抓住传主对我们的启发(理) 1.传记与回忆性散文的相同点 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 2.传记与回忆性散文的区别 思考角度:选材、人称、写作目的、表达方式不同、想象的空间 1.选材不同。回忆性散文选材自由,如《藤野先生》不仅写了藤野先生的事迹,也写了中国留学生看櫻花、学跳舞等事件;传记必须围绕传主选材。散文的材料是经过作者过滤的事实,带有主观色彩;传记的材料基于书信、日记等,比较客观。 2.人称不同。回忆性散文用第一人称“我”讲述故事,有双重叙述视角,如《五猖会》既有童年的“我” 对五猖会的热切期盼,也有成年的“我”对封建教育的理性批判。传记有自传和他传,他传采用笫三人称叙述。 3.写作目的不同。回忆性散文的写作目的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思,如,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鲁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情感以及对祖国的忧思。传记的目的是表现传主的性格品质,如《名人传》彰显的是三个传主的精神品质,而不是罗曼 罗兰的态度或思考。 4.表达方式不同。回忆性散文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传记主要是用事实本身表现传主形象,所用描写有限,很少抒情或议论,如对贝多芬最后一次演奏的描写,只用了寥寥数笔。 5.想象的空间不同。回忆性散文想象自由。传记中也有想象,但传记中的想象只用于填补事实的空隙,如贝多芬的一生主要事件源自书信、对话录等原始材料,想象只局限于一些小细节。 传 记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 小 传 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老舍四十自拟小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我的小传 贾平凹 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顺通;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生于1953年2月21日。孕胎期娘并未梦星月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从不讲什么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发达贵? 原籍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洼;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几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 先读书,后务农;又读书,再做编辑;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辞,难会经济;提笔涂墨,纯属滥竽充数。若问出版的那几本书,皆是速朽的玩意儿,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 如此而已。 名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