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61039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语言鉴赏(含解析)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369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鉴赏,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冲刺
  • cover
诗词鉴赏:诗歌语言鉴赏 (共20题) 一、复合题(共20题) 古往今来文人描写“春”,由于观察感受细致入微,创造了许多佳句。试从赏析诗句表达诗人感受的角度,写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调动的是哪种感官。 (1) 春风又绿江南岸 (2) 两个黄鹂鸣翠柳 (3) 踏花归来马蹄香 (4) 一枝红杏出墙来 (5) 处处闻啼鸟 (6) 天街小雨润如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两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 “窈窕”“寤寐”分别是什么意思? (2)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一句做简单赏析。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 第 2 节中,诗人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 (2)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中的“点”能否改成“亮”或闪”?为什么?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七律·长征》一词,完成问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 对偶 借代 B.比喻 对偶 夸张 C.对偶 夸张 拟人 D.夸张 拟人 借代 (2)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一个“暖”字,一个“寒”字,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看到红军的神勇无比。 D.尾联写“岷山千里雪”,描写了岷山美丽的风景,突出了红军战士对岷山雪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3) 下列不属于本词特点的一项是 A.格调高昂 B.对仗工整 C.多用典故 D.用词精当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两小题。 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岀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折杨柳① [唐]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 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