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6296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课件:第4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6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237024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6份,基础,分子,遗传,4章
    课件74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有无存活 死亡 R型 无毒性的R型球菌 S型活球菌 有毒性细胞 S型球菌的完整DNA DNA DNA 1.格里菲思的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提示】 不能。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NA 蛋白质 射性35S 放32P 有放射性2.为什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标记,而不用14C、3H、18O、15N? 【提示】 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DNA组成,S是蛋白质中特有的,P是DNA中特有的,而C、H、O、N在蛋白质和DNA中均有,故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以把DNA和蛋白质区分开。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蛋白质 RNA RNA RNA 蛋白质 提取DNA 0.14mol/L 酒精 二苯胺 1.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侵染大肠杆菌后放射物质主要存在于大肠杆菌外。(×) 【提示】 放射性应主要存在于大肠杆菌内。 3.艾弗里和赫尔希实验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提示】 艾弗里和赫尔希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提示】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 5.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小,DNA的溶解度越低。(×) 【提示】 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 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问题导思】 ①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为何能使R型球菌转变成S型球菌? ②艾弗里实验的思路是什么?1.格里菲思的实验 (1)分析 ①R型球菌无毒性,S型球菌有毒性。 ②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体内含有使R型球菌转化为S型球菌的物质。 (2)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能够遗传,使R型球菌转化为S型球菌。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审题导析】 (1)比较4组实验中加入的S型菌的物质和长出的细菌。 (2)本实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讲精析】 ①②组:R型+S型菌的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只长出R型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③组:R型+S型菌的DNA,结果既有R型菌又有S型菌,说明DNA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④组:用DNA酶将DNA水解,结果只长出R型菌,说明DNA的水解产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从一个反面说明了只有DNA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故C正确。 【答案】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 【问题导思】  ①T2噬菌体的结构是怎样的?如何标记其DNA和蛋白质? ②根据噬菌体侵染特点分析,如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3.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步:标记细菌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 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 第二步: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第三步:噬菌体侵染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没有35S,35S分布在宿主细胞外;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外几乎没有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 4.结果分析 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内,而是留在细胞外。 32P———DNA进入到了宿主细胞内。 5.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审题导析】 (1)35S标记的是蛋白质,32P标记的是DNA,15N标记的是DNA和蛋白质。 (2)注意是标记的细菌,还是标记的噬菌体。 【精讲精析】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细菌的蛋白质,15N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中,放射性会出现在沉淀中。35S标记的是细菌的蛋白质,细菌的蛋白质在细菌细胞中,放射性也会出现在沉淀中。15N标记的是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中,放射性出现在沉淀中,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