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63585

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3291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稿,编版
  • cover
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文,是先秦历史文献《战国策》艺术魅力的缩影,对它的教学,应承载起传承经典的重任。这篇文章的艺术之美,让人掩卷惊叹:语言的形象美、结构的层次美、故事的理趣美、剪裁的精当美、人物的境界美都跃然纸上,尤其人物的境界美很给学生启发。要力求让文本传达出的思想、智慧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指导,从而获得一些生存智慧,真正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做人的启迪。这也应是我们语文教学特别重要的一个目的。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并疏通文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把握文章善于通过细节与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领悟对话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领会文中设喻说理的方法。 2.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说学情 九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对文言文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和积累,而且该课文言文较浅易,加上考虑这时期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因此,教师不必过于纠结在对字词句的分析把握上。而是用问题串起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寻找答案,自我体会。而教师应把类比推理这种理论知识联系实践来引导学生把握,学习运用邹忌的讽谏艺术,领悟其人格魅力等这类在基础内容之上的理论和情感。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文章。 五、说教法学法 1.朗读品味法。课文中有很多人物之间的对话交流,而在交流中每个人的语言蕴含的感彩是很不一样的。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品读,加上教师的引导,能够把枯燥的语言读出味道来,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以问促思法。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答案,在学生回答不足或者有亮点的时候,教师要加以引导启发或者适当利用生成情况,问了再问,促进学生深究其原因,能够在更深层次上领悟文章。比如,我说:对于邹忌的诚挚劝谏,齐王有没有动心。这时,同学回答有。我问在哪里体现。同学说:善!于是,就请说话的同学品读一下,并问为什么这么读,学生说表示对邹忌论说的赞赏,还有 有学生来补充,还有对邹忌为人的佩服,还有欣然接受建议。那照这样体会,应该怎么读才更贴切 应该语气要短促些还带有肯定,赞美的味道。学生在品味一番后,便自然而然的推进教学进程,更有利于我展开下面的教学内容了。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再总结答案。比如,第二段邹忌见齐王,说了一堆话,得出什么答案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请同学翻译,由此看来大王,你被蒙蔽太久了。接着,我会问,那邹忌是怎样得出大王被蒙蔽太久了的呢 于是,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这个问题。 4.实践锻炼法。课文中有类比推理,设喻说理,还有除蔽纳谏在今天的借鉴意义。这些,光靠理论知识,教师的举例口头表述是不足以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熟悉运用。因此,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自己举例子说明,教师加以点评鼓励,是很有必要的。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有利于行,但这种忠言人们很不喜欢啊!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做到的。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检查 (下列各题采用PPT的形式,括号内的内容,待学生回答完毕时,稍后显示。) 1.解释文言词语 期年(  )之后 明日(  )徐公来 闻(  )寡人之耳者   孰(  )视之 形貌昳丽(  )  谤讥(  )于市朝 吾妻之美(  )我者 2.翻译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