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性调研检测 八年级地理试题 (2023.5) 说明: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考试时间 6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2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 分) 某同学去河南登封市附近观星台游玩时,发现了现存 700 年历史的“量天尺”(平放于地 面),它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读“量天尺”景观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 完成 1~2 题。 1.该同学在拍摄“量天尺”时,面向【 】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2.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 】 A.地球公转到③处 B.阳光直射点在赤道附近 C.济南正值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 D.济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 据部分资料显示,在尧舜禹时期,每年 5~7 月,受夏季风的影响,在淮河沿线地区形成连 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大雨、暴雨连续出现,使得淮河水量剧增。当淮河水到达荆山与涂山地区, 受荆、涂二山的阻挡,荆、涂二山上游二三百千米流域地区将形成一个大湖,成为十年九涝的 洪水泛滥之地。读淮河中游段示意图,完成 3~5 题。 3.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为【 】 A.山地、丘陵 B.高原、山地 C.平原、丘陵 D.高原、平原 4.尧舜禹时期,影响淮河中游地区洪水成灾 的自然因素是【 】 A. 人类活动、植被 B.气候、地形 C.植被、地形 D.人类活动、气候 5.大禹治水时将连在一起的荆山和涂山的中间山体打通,以便淮河水在此处快速下泄。原来连 接荆山和涂山之间的地形部位最可能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顶 D.鞍部 读孟加拉国位置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 6~7题。 6. 该国年降水量【 】 A. 北部多、南部少 B. 东部多、西部少 C. 东南部最少 D. 西南部最多 八年级地理试题第 1页 (共 8页) 7. 影响该国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陆位置 ②河流 ③季风 ④地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读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轮廓图,完成 8~9 题。 8.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正确的是【 】 A.①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B.②自然资源匮乏,水资源丰富 C.③地势北高南低 D.④古老、特有生物众多 9.区域人文地理特征正确的是【 】 A.①热带旅游胜地,经济发达 B.②黑种人的故乡 C.③发展中的工农业 D.④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 大豆富含优质植物蛋白,被誉为“田中之肉,豆中之王”,豆浆有“绿色牛奶”之称。我 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进口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等国。某年,美国各产 区大豆平均出厂价为 395 美元/吨,而巴西约为 295 美元/吨。读巴西大豆产区分布图及美国大 豆产区分布图,完成 10~12 题。 10.下列关于美国和巴西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美国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巴西主要位于热带地区 C.两国均是发达国家 D.两国西部均濒临大西洋 11.巴西大豆生产成本低于美国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A.农业科技水平高 B.河流众多,水运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低 D.光热充足 12.近年来巴西大豆种植区逐渐向亚马孙平原扩张,对此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影响全球气候 ④沙尘暴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八年级地理试题第 2页 (共 8页) 文化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不同的地域文化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建筑文化、饮食 文化等。下图是一位设计师为浙江、贵州、海南和内蒙古四省区简称设计的艺术字,这些字中 蕴含着各自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据此完成 13~14 题. 13.甲、乙、丙艺术字中蕴含了“倾斜屋顶设计”的建筑特点,形成这种建筑特点的主要自然因 素是【 】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