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89534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共1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293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PPT,14张,课稿,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下册
  • cover
(课件网)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说 课 稿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最后一节内容。 (二) 教材分析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是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计算打下基础。例1是教学小数化分数。教材突出“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最简分数”这一转化过程。 例2是教学6个数大小的比较,从中学习如何把分数化小数,教材按照已掌握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小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掌握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二、以人为本,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结合本课教 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创设生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数学方法。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评价促发展。如在本节课中有多次小组互相评价、还有教师适当的点评和学生的自评。整节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形式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在尝试探究的积极活动中获取新知,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以探究为主,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大胆探索,学习新知。 (三)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四)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有两位同学进行登山比赛,从山下到山顶,甲用了 时,乙用了0.8时,哪位同学登得快? 3 4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情景故事,在故事中设计了要比较哪位同学登山登得快,就是要比较3/4和0.8的大小问题,从而引出课题。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情境,并非只为了引入新课,而是把知识点贯穿在整个问题情境之中。看,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应运而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互化的需要,亲身经历了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问题意识和数感得到培养。这是再创造的第一步,也为后面自主、开放式的学习创设了空间。 (二)大胆探索,学习新知。 教学中,运用转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学习小数化分数。 (出示例1) 例1 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 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 ①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分别用小数和分数两种形式表示商。 ②使学生确信两种不同形式的结果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联结,进而板书0.3=3/10 0.6=3/5 ③让学生思考;怎样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让学生自学。 ④师生共同归纳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这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