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0657

落日的幻觉(学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4次 大小:195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落日,幻觉,学案
  • cover
20、落日的幻觉(学案) 晨读积累 描写落日的古诗句: 1.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2.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词语。 2. 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3. 品味文中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赏析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收敛(liǎn) 气息奄奄(yǎn) 吟咏(yǒng) 坠落(zhuì) 绮丽(qǐ) 日薄西山(bó) 绚丽(xuàn) 殷红(yān) 2. 解释下列词语。 ①幻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感觉。 ②殷红:带黑的红色。 ③吟咏:声调抑扬地念、唱。 ④变化多端:形容事物变化多样。 3. 阅读课文,尝试完成以下问题。 ①本文选自《科学与生活》,是一篇 事理 说明文,作者是 黄天祥 。 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了 人们眼中美丽的落日其实是一种幻觉 ,启发人们 用科学的精神对待周围的一切 。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照射和光线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仪器证明没变大 (四)细读品味。 1. 第①段为什么要引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呢? 引用古诗是为了生动形象地说明由于感情的影响,人们很少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落日。 2. “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 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生动形象地说明由于 幻觉,人们看到黄昏的太阳远大于中午的太阳,把黄昏的太阳比作巨大的玉盘,形象说明黄昏太阳的巨大的形状。 3. “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旭日。”“一般来讲”能否去掉,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般来讲”表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下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少于清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五)小结。 三、巩固·延伸 1.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和括号中的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用双重否定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起强调的作用,强调人们对日出的喜爱之情。 ②可惜(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用“可惜”比用“但”要有感情,更能表现出人们对美景的依恋,使文章富有情趣。 2. 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社会发展”后加“的需要”。 ②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去掉“从”“中” 3.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非法小广告是影响城市形象的一大公害。据记者 调查了解,经有关部门的整治,中心城区的电线杆、墙壁上的“牛皮癣”有所减少,但各大医院、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厕所墙壁上充斥着开假发票、高价回收药品,兜售迷魂药、假证、假币等非法小广告。 (1)请给以上材料加一个简短标题: 警惕“牛皮癣”泛滥的新动向 。 (2)下面是就中学生对城市 “牛皮癣”关注程度的问题对某班同学所作的问卷调查。请你仔细观察这份表格,说说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