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12298

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5216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纲要,12课,宋夏,金元,文化,教学设计
  • cover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教材为基础,以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利用多种史料、图片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的史料,将史料的展示与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辨析、运用史料来解释历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是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四课时。 本单元前三课分别概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状况。本课则是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一时期作了概述。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这一时期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和继续发展的趋势;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化成就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本课由“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文字”四目内容构成,每目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又较多,但归类比较清楚。主线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整课内容可以概括为“儒学复兴”“文艺灿烂”“科技辉煌”“文字多样”四大内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历史中已经学过宋元时期“社会生活与文化”“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两目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有社会日常生活的变化、宋词与元曲、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纺织技术等。这与高中教材有不少重合之处,因此高一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定熟悉。但“儒学的复兴”是初中教材没有涉及的哲学理论体系,对没有学过哲学的高一学生有一定难度。基于学生实际,通过补充典型史料,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 四、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的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以此确定教学目标为: 1.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宋元时期理学产生的背景,概述“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并通过相关史料加深对理学内涵、影响的认识。 2.能够列表概括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文字等方面的成就,从中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古代科技对世界的贡献。 3.通过分析宋词、元曲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经济基础的反映”,能够认识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文化心理需求是促使文学通俗化的重要原因。 4.简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代的进步之处,体会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演进的影响。 5.通过教材的插图和补充材料,能够列举这一时期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字,理解各民族文字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新变化的具体表现 2.教学难点:儒学的复兴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材料并设问:宋代文化有怎样的影响力?辽宋夏金元时期在中国的历史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就宋朝自身而言,其疆域面积远不及汉唐,而其统治所达到的纵深层面,却是前朝难以比拟的;就宋代文化的影响而言,其空间辐射面远远超越其统治区域,其长久效应也远远超越十一至十三世纪这三百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过严重分裂割据的局面。当时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一个相对流动的社会中被潜移默化地整合着,……认识宋代的历史,要将视野充分放宽。研究者所面对的,不仅是一个王朝,而是一个历史阶段。在辽宋夏金乃至东亚的背景中寻求更为通达的观照,是值得致力的方向。———邓小南《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推荐序》教学设计意图:这一导入以教师自问自答的方式呈现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影响力。 带着问题分析材料,思考回答 借助这一问题,既对本单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