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动物唱歌》课堂实录 执教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动物唱歌》 教材分析:《小动物唱歌》是一首描写动物的歌曲,C大调,规整的上、下句结构,富有童趣,很容易激起一年级学生的共鸣。它的速度中速,内容风趣,歌曲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许多小动物聚会时欢乐的场面,体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且他们处在习惯养成的阶段,老师必须不断提醒、鼓励,调动每一个孩子积极性,关注他们的表现。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利用歌曲特有的内容“小动物”,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并感受、体验《小动物唱歌》的音乐情感。 教学目标: 1、学唱《小动物唱歌》,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并理解音乐中所描述的不同动物形象,激发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2、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模仿小动物的声音,理解音乐中声音的强与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与"p",并能够运用到音乐中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歌词。通过唱、表演等手段表现创编内容,体验成功的快乐 3、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感受、体验《小动物唱歌》的音乐情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和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能按照力度要求正确地演唱。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双响筒、串铃、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提前安排学生扮演小猫、老牛、小鸭、山羊、小鸡、小狗)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很多小动物跟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那我们用掌声请小动物们上场好吗?(同学们鼓掌) 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入场 师:小动物们,同学们见到你们都非常高兴,向同学们打个招呼吧! 戴头饰的学生打招呼 师:我们也用它们的语言来打招呼好吗? 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打招呼。 【本环节,通过拟人化“小动物”与同学们打招呼的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并用小动物的叫声对下面的“声音的强弱”作以铺垫。】 二、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师:打完了招呼,我们大家就都是好朋友了!这些好朋友里,有的动物声音又大又重,有的动物声音又小又轻,把它分成三组,你们来听听每组里哪个动物的声音又大又重,那个动物的声音又小又轻? 戴头饰的同学分别模仿动物的叫声。 生:小羊的声音又大又重,小猫的声音又小又轻。 生:小牛的声音又大又重,鸭子的声音又小又轻。 生:小狗的声音又大又重,小鸡的声音又小又轻。 师:同学们分辨的非常准确,看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好,也想和大家见见面。 戴头饰的同学入座。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它们在汉语拼音里的名字,而在音乐的世界里它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它叫f表示强音,它叫p表示弱音。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师生拍手读:“ff强强强,pp弱弱弱”。 学生跟读 【通过不同力度的拍手,感受声音的强弱。】 师:为了让你们更清楚的分辨强弱,老师给带来了一些小礼物,你们看。(展示打击乐器。) 学生分别说出打击乐器的名称。 师:谁想敲敲它?在敲时要分出强与弱。 指名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出强音与弱音。 【通过亲自实践,掌握声音的强弱。】 三、学习新歌 1、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太精彩了。瞧,你们的敲击声吸引了一群小动物,它们唱着歌来。 (播放歌曲)师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2、师:这首歌好听吗?想不想唱一唱? 用模唱法学习歌曲的旋律。(教师教一句,学生学唱一句。)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听,想不想把歌曲唱得更动听?那我们把歌词加上好不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