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027959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5-02-1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669236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黄土高原,34张,课件,治理,水土流失
  • cover
(课件网) 区域发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CONTROL OF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第二章 第四节 ———习近平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探索 下面两张照片分别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沟谷地貌和淤地坝景观。 思考 1.推断图中的沟谷是如何形成的,它会对下游地区产生哪些影响。 2..查找资料,了解建淤地坝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目录 CONTENTS 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 0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0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03 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 1 生态脆弱区 01 生态脆弱区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 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 概念: 生态脆弱区 01 分布: 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 黄土分布区,以黄土高原为主,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高寒区,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高寒荒漠化 喀斯特地区,以云贵高原为主,主要生态问题是石漠化 沙漠分布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干旱荒漠化 生态脆弱区 01 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面积大。 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不断加剧。 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湿地退化,调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 主要问题 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力弱,自然恢复时间较长。 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自然灾害频发。 时空波动性强。 生态过渡性显著,环境梯度变化明显。 特点 生态脆弱区特点 0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及其危害 2 黄土高原 01 太行山以西 乌鞘岭以东 长城以南 秦岭以北 范围 黄土高原 01 阅读教科书第64页的图2-4-4及相关文字,小组讨论,分析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脆弱性。 【活动】 黄土高原 01 地形:平原→山地、高原 位置:沿海→内陆 气候:湿润→干旱 季风区→非季风区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植被:森林→草原 农业:种植业区→牧区 地质灾害:多地震、滑坡、泥石流,加剧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体现了多个方面的“过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02 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02 特点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生态环境脆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03 自然因素 呈灰黄色, 以粉砂颗粒为主; 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被流水侵蚀 黄土特点: 土壤: 黄土土质: 地貌形态的不稳定性与黄土的易侵蚀性 气候: 降水集中,多暴雨 300~650毫米 黄土高原降水偏少 7、8、9月 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且多暴雨,冲刷力强 60%左右 三个月降水量之和占全年降水量 5% 冬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03 自然因素 植被稀少 降低地表径流速度,促进下渗,涵养水源 过滤淤泥,固定和改良土壤 植被的作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03 自然因素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导致森林和草原被破坏,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03 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如修路开矿、建窑洞、陡坡开垦、过度樵采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03 人为因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04 植树种草,增加地表植被; 修建排水沟和集水设施,减少流水对坡面的冲刷和窑洞的破坏,同时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实现在开发中保护。 探究活动5: 观察分析窑洞 想一想:在保护和再利用传统窑洞时,如何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