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27990

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 地形变化的动力课件(共4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200032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变化,41张,课件,动力,地形,教版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课时2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导入新课 虎跳峡距离丽江市市区80千米,这条峡谷在金沙江上游,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香格里拉市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 9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江流最窄处,仅约30余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抬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峽。 1.你知道虎跳峡是怎样形成的吗 2.虎跳峡属于哪种地貌类型 【材 料】 【思考题】 核心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 掌握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及其形态特征。 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 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区域的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差异。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结合野外调查,分析资料,理解外力作用的形成及影响。 结合实例,掌握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外力是指地球外部的作用力,其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 2.表现形式:主要通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作用改造地表形态,其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3.结果: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并将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从长时间、大范围来看,其结果往往使地表由起伏趋向和缓。 哎呀小小草素材 PPT 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水、大气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叫风化作用。 1 侵蚀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松散、溶解和破坏,且发生位移的过程。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物质,在自然力作用下,发生进一步较长距离位移的过程,就是搬运作用。 2 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搬运能力减弱等原因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沉积的过程,称为堆积作用。 3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目录 CONTENTE 风化作用 01 侵蚀和搬运作用 02 堆积作用 03 风化作用 01 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课时2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其物理性状发生变化的过程。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是指岩石受生物活动的影响发生物理性状、化学性质变化的过程。 生物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 图说物理风化作用 受物理风化作用后的岩石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其表层和内部因受热不均而产生膨胀或收缩的程度不同,长期作用的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图说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氧、二氧化碳、水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使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这些新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不被水溶解的物质残留在原地。 受化学风化作用后的岩石 图说生物风化作用 在生物物理风化作用中,植物根系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等可以松动岩石或使岩石破裂。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中,动植物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殖酸,低等藻类、菌类和苔藓类植物经过复杂的有机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都会使岩石分解,改变岩石的状态。 受生物风化作用后的岩石 风化作用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风化作用的结果是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如果风化物残留原地,则称为风化壳。 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也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侵蚀和搬运作用 02 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课时2 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 风力侵蚀作用 流水破坏地表和攫取地表物质的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 冰川侵蚀作用 波浪对海岸进行撞击、冲刷,波浪携带的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 海水侵蚀作用 哎呀小小草素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