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32202

2023届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八)(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20487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届,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测试(八)   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儒家人性论,根基于仁义之道。儒家对于人性的论证与说明,目的在于要为其所张扬的仁义之道确立一根基于现实之出路。作为儒学的开山始祖,孔子一生讲得最多的是“仁”。然孔子之论“仁”,只是简单地说:“为仁由己。”主要局限于“仁”本身,即何为“仁”、为什么行“仁”的层面上。至于如何行“仁”,在孔子那里,还不是问题的重点。 孟子对于孔学之发展,主要在于“为仁之方”方面的发展。孟子自觉地将孔子“仁”学的终点作为自己“仁”学的起点,并通过对“为仁之方”的论述,建立了自己的心性论。 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与动物相同的因素是人之性,人之性所表征的是人的先天性的因素,这种先天性的因素实际上亦是人的本能、人的本性,人的本能和本性在很大意义上是与动物相类、相通,以至相同的。人性所表征的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因素。孟子认为,人异于动物之根本,正在于人先天地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者,才是所谓人性。“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因此,人之本性就其本原意义而言,原本就是善的。这种本原的、先天性的善,正是人为仁向善的基础;人本身原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正是人为仁向善的发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道家的人性论不过是其道论的自然延伸。在道家看来,更应当强调道与德,即强调自然与真诚,诚的基础是自然。道家强调自然,突出的正是道德行为真诚无伪、真实无欺的性质。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之本原、本根,亦是万物之本体。道在具体物上之彰显,即“德”。德来源于道,得自道。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在老子看来,道之本性即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之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无为的原则出发,老子反对人之有为,因为有为破坏了人的原始的自然纯朴,造成了人格的分裂,带来了虚伪、狡诈、贪欲、罪恶等社会丑恶现象。 (摘编自罗安宪《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 材料二: 究竟以何种天赋因素为性,同一种叫作“性”的因素该称为善还是恶,孟、荀往往各执一端。蔡元培认为“性善之说,为孟子伦理思想之精髓”。孟子的性善论着重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界定其人性概念的内涵。 首先,孟子从天人关系方面理解人性,主张人性是人的天赋中可以自主的成分,即与人成德作圣、声色之好相关的欲求。孟子认为,上天化生人类时,不但赋予人以形体,而且赋予人以维持其个体生命、种类繁衍和组成社会群体的本能。这些天赋本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人追求仁义礼智、成德作圣有关的道德属性,是人所固有的东西,其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自我决定与否;另一类是与人追求声色之好、富贵利达相关的自然属性,是外在于人的东西,其能否实现由上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