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33936

5.2 预防犯罪 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557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预防犯罪,格式,教案
  • cover
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课题 预防犯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教材解析 《预防犯罪》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的第二框。本课主要包括两目,第一目是“了解罪与罚”:第二目是“加强自我防范”内容共分为两个条目,是继第一框法不可违之后对犯罪行为的剖析,学好本课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人对事都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青少年社会经验较浅,情绪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易受环境影响,如果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不够重视,易造成违法行为的发生。部分学生对法律存在认识上和态度上的偏差,比如误认为未成年人违法行为不受法律制裁,片面认为违法犯罪的成本不高等。 设计思想 制订依据:新课标要求: 1.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自己的感知、体验、发现、思考和感悟:尊重学生人格,使每位学生获得发展。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结合起来,既遵循教材又不拘泥教材,既能发挥学科逻辑的优势,又符合生活逻辑的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播放视频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了解刑法与刑罚,认识犯罪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如何加强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3.通过共享、交流,树立法治观念,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杜绝各种不良行为,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重点 犯罪的特征 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基本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根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独立思考。 整体感知课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讲授新课 环节一:了解罪与罚 活动一:分析案例,了解罪与罚 新闻回顾:唐山打人案判了! 学生思考: 视频中提到的“依法判处”依据的是什么法律? 为什么要依据这部法律进行宣判? 教师总结: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 内容: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活动二: 思考:下列案例中同样是殴打他人,定性为什么不相同? 提示:试从危害程度、违反法律、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结合这两种行为想一想: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有何不同? 小结: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2)违反的法律不同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重点辨析 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重点) 问:从中可以看出犯罪具有哪三个特征? 结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最本质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法律标志:刑事违法性 ③必然法律后果: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教师点拨: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活动三:观看新闻:唐山打人案最新宣判结果 学生思考: 1.陈某实施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是什么?他受到了哪些处罚? 2.这些处罚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教师总结: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