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038407

北京课改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 3.1 力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0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4318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京,改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
  • cover
第三章 第1节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章 第1节 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弹簧、磁体车、足球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吧。播放有关足球运动的视频板书:力【活动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1.师:足球是一项热血的运动,赛场上是技术和力量的较量,要想分析什么是力,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力”的存在?师生共同分析以上情况均有力的存在。 观看 聆听学生思考,并回答 吸引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内容。举出示例,归纳分析。 新课讲授 展示ppt,引导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踢、顶、接、捏等概括为作用。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板书: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Ppt展示刚才分析的四个力的作用效果师:能不能把这些作用效果进行分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板书: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师: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描述运动状态改变?老师在ppt上书写学生提出的答案【活动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观察小车运动状态的改变,让学生观察到两个物体不接触也有力的作用,分析两辆车的受力情况。2.边展示Ppt边讲解这个过程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通过分析两辆车的受力情况,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导学生理解相互的意思。4.学生体验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课堂练习和讲解【活动三】探究实验1.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得出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2.提醒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的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活动四】力的示意图1.力用符号 F 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板书)介绍牛顿2.找同学来掂一下鸡蛋,感受1N的大小3.演示如何作力的示意图,边作图边总结: 学生思考,并回答聆听,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做笔记学生思考。加速、减速、转弯、启动、停止、调头、旋转亲身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练习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活动思考、归纳、做笔记聆听、做笔记、练习 练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识别通过视频中出现的力,加上演示的力,概括力的概念。 锻炼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将生活经验明确为物理过程和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加强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针对概念进一步深入分析。找出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学习物理要求形成良好规范 4.学生做练习2,展示学生练习作品,并做出引导。5.学生做练习3、4 ,展示学生练习作品,并做出引导。强调力作图时要确认受力物体,作用点要落在受力物体上。 练习、归纳做力的示意图的方法 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小结 聆听,思考 梳理机械运动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反馈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练习 练习1.如图,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不动吗?为什么?练习2.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N的力推箱子,请在下图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练习3.用线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