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3968

【北京市特级教师原创+教师辅导专用】2015届高考物理(新课标+理)一轮复习辅导讲义+课后练习:动能定理(6份)

日期:2024-05-05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5159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师,辅导,定理,动能,练习,课后
    第10讲 动能定理(二) 主讲教师:徐建烽 首师大附中物理特级教师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以4 m/s的初速度从圆弧形轨道的A点向下滑动,滑块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仍为4 m/s,若滑块以5 m/s的初速度从A点向下滑动,滑块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 ) A.一定等于5 m/s B.一定大于5 m/s C.一定小于5 m/s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小球由地面竖直上抛,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设所受阻力大小恒定,地面为零势能面。在上升至离地高度h处,小球的动能是势能的2倍,在下落至离地高度h处,小球的势能是动能的2倍,则h等于(  ) A.   B.   C.   D. 3、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右端点在O位置。质量为m的物块A(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0 从距O点右方 x 0 的P点处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压缩弹簧,将弹簧右端压到O ′ 点位置后,A又被弹簧弹回,A离开弹簧后,恰好回到P点,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物块A从P点出发又回到P点的过程,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O点和O′点间的距离x1。 4、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 = 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A.t 1 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B.t 2 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C.t 2 ~ t 3 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D.t 2 ~ t 3 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5、如图所示,由细管弯成的竖直轨道,其圆形部分的半径为R和r,质量为m的小球从水平轨道出发,先后经过两圆形轨道最后又进入水平轨道,已知小球在A处刚好对管壁无压力,在B处对管的内侧壁压力为0.5 m g ,试求小球由A至B的运动过程中克服轨道阻力所做的功(细管的内径及球的大小不计)。 6、右端连有光滑弧形槽的水平桌面A B长L=1.5 m,如图所示。将一个质量为m=0.5 kg的木块在F=1.5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桌面上的A端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木块到达B端时撤去拉力F,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 m/s2。求: (1)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 (2)木块沿弧形槽滑回B端后,在水平桌面上滑动的最大距离。 7、如图所示,一根直杆由粗细相同的两段构成,其中AB段为长x 1 = 5 m的粗糙杆,BC段为长x 2 = 1 m的光滑杆。将杆与水平面成53 ° 角固定在一块弹性挡板上,在杆上套一质量m=0.5 kg、孔径略大于杆直径的圆环。开始时,圆环静止在杆底端A,现用沿杆向上的恒力F拉圆环,当圆环运动到B点时撤去F,圆环刚好能到达顶端C,然后再沿杆下滑。已知圆环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μ=0.1,g=10 m/s2,sin 53°=0.8,cos 53°=0.6。试求: (1)拉力F的大小; (2)拉力F作用的时间; (3)若不计圆环与挡板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从圆环开始运动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在粗糙杆上所通过的总路程。 8、如图所示装置由AB、BC、CD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CD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x =5 m,轨道CD足够长且倾角 θ =37 °,A、D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h 1 = 4.30 m、h 2 =1.35 m.现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37°=0.6,cos37°=0.8。求: (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C点的时间间隔; (3)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 9、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为水平的,其距离d = 0.5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