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4218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706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 cover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福建厦门第六中学 刘 明 【设计思想】 新课程理念提出物理的教学应物理贴近学生的 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本节课设计本着“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走向社会”这一主线展开。从生活中的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引入新课,通过讨论、交流、描述生活实例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进一步建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注重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均成立时,引入传感器数字实验系统演示运动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有深刻的认识,突破本节课难点,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牛顿第三定律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分析,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六章第三节的 内容,第六章学习的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初步学习了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的知识,对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且经过高一前一阶段的物理学习,进一步学习了研究和描述力的方法,积累了一定的探究学习的经验。高一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容易联系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②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和科技中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和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生活现象,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形成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 ②通过实例分析,激发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和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形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以及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对“总是”的理解。 【教学策略及方法】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实例分析与讨论 →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指导实践”的主要教学过程,落实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体会科学系统的探究方法。采用现象分析、实验探究、讨论讲授法和演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讨论交流、有效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教学媒体及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20对学生用弹簧测力计。DIS数字系统一套、力传感器两个。视频、图片、文本和网站,基于多媒体平台的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2min) 实验:汽车前进动力来源(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观看演示,讨论质疑搭建与新知识联系 玩具小车等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激起认知冲突,搭建与新知识的联系 一、作用力反作用力(10min)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概念。(课前)2.演示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磁铁与铁芯的作用,指导学生画力的示意图。 1.自主阅读课文,学习概念2.小组内讨论、交流(理解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文本图片 举例例证,熟悉概念体会物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