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43731

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31张PPT)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68913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20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
  • cover
(课件网) 第八单元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 发展与变化 勃列日涅夫照片 壹 重要名词 赫鲁晓夫改革、收购制、义务交售制、苏共二十大、“新经济体制”、八一九事件、南斯拉夫改革、“和平演变” 贰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本课 重点 苏联的发展、 改革与解体 壹 苏俄建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形成 苏联的经济建设之路 苏联的经济改革之路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1 苏联的发展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1 苏联的发展 (1)取得成就: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1946年3月,苏联通过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计划要求首先恢复、发展重工业和铁路运输业,其次大量生产主要消费品,并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到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轻工业的生产只增加了22%,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超过战前。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1 苏联的发展 苏联继续把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放在首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1939年以后就没有开过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自1947年2月起也不再举行,许多重大问题都是在斯大林别墅的晚宴上决定的。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2)面临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4 思想上:个人崇拜 2 优先发展重工业,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 3 政治集权;忽视民主法治建设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2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 模式 1 显著特点:权力的高度集中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势在必行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2 赫鲁晓夫改革 (1)苏共二十大: ①时间: ②概况: ③影响: 1956年 A.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理论; B.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引发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混乱)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2 赫鲁晓夫改革 (2)改革主要内容: 角度 赫鲁晓夫改革措施 政治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农业 ①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②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 工业 ①改革工业管理体制,下放部分权力 ②加强不同工业部门之间企业的横向联系 民生 兴建“极简主义楼房” 外交 提出“三和路线”,首次访问美国 三和路线是赫鲁晓夫任内主张的外交政策。其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避免战争;而在和平的竞争中超越美国;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取得政权,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对亚非拉尚未或未完全实现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则积极渗透共产主义思想,以便使这些国家也和平过渡。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2 赫鲁晓夫改革 (2)评价: ①积极性: A.经济体制:改革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 B.农业:推进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C.工业:1957年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人类进入航天时代。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俄国史》 ◎赫鲁晓夫墓碑 ◎1961年4月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 ◎1957年苏联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