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45681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议题式教学】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高效课堂示范课件 教学设计 随堂练习(统编版必修4)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1772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学设计,高二,必修,统编,练习,随堂
  • cover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实践含义,理解实践的特征。 2.知道实践的基本形式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求坚信人民的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实践创造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科学精神: 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事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实践的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的表现形式;实践的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并阅读材料《对货运飞船发射又有进一步的认识》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 田玉蓉:发射射前的准备过程当中,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最后的飞行的结果也非常圆满,入轨精度非常高,就是一次比一次高,创造了新的高度和精度。在这一发火箭,我们通过单机和系统产品优化,火箭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遥六(火箭)的0.985提高到了0.987。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入轨精度一次比一次高,对货运飞船发射又有进一步的认识。 思考:对货运飞船发射的进一步的认识,从何而来? 新课讲授:出示本节课课题———人的认识从哪里来? 总议题:人的认识人何而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说起 议题一:从对天舟六号的了解中理解什么是认识和实践? 议题二:从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的成功研发、发射与运行中探析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实践有哪几种形式?实践有什么特点? 第一幕:认识与实践 议题一:从对天舟六号的了解中理解什么是认识和实践? 议学情境一:图文分析《天舟五号和天舟六号的区别》 甲:五号和六号也没多大区别呀!形状差不多,就好像能大一点。 乙:区别可大了!“天舟六号”由8贮箱减少为4贮箱;将仪器舱转移至推进舱,并将后锥段由此前的非密封舱改为密封舱,舱内容积由18.1立方米提升至22.5立方米,提升率约为24%,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你认为什么是认识? 2. 分析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总结两种看法的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一、认识与实践 1、认识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形式(阶段、分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①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②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没有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因为任何两个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 ③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文字材料: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风着陆场戈壁滩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开舱手面带微笑,打开舱门:“神舟十三号乘组,欢迎你们回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