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51542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19张PPT)--安徽省芜湖顶峰艺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39375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艺术,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门阀兴衰: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PART.01 一、门阀兴衰: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世卿世禄制 西周 九品中正制 魏晋 察举制 汉朝 科举制 隋唐以后 废除科举 1905 年 军功爵制 战国 历代代表性选官制度 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4年),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建立察举制,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为官。东汉继续推行,到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出现了经学世族,世代相继,门生故吏遍天下,门阀士族开始兴起。伴随察举制,形成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为察举制选官用人提供了借鉴。虽然察举制后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察举制的余音依旧绕梁不绝。比如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科举制分科取士和考试的做法都源自察举制 (一)门阀兴起:察举制余音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科举制分科取士、考试。 一、门阀兴衰: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门阀鼎盛:九品中正制 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将各地人才根据家世和才能评定为九等,朝廷依此授官;至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满足和维护了世家大族利益,促使门阀士族正式形成。 材料1:今台阁(尚书台,此指中央政府部门)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途)之昆弟也。 ———《晋书 段灼传》 材料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唯以居位为贵,人弃德而忽道业。———《晋书·卫瓘传》 【问题】根据材料,九品中正制存在哪些弊端? 弊端:①中正独揽人才的选拨与评判;②世家大族垄断高级官职;③寒门才俊遭到埋没;④官僚队伍道德素质水平的下降 一、门阀兴衰: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南北朝以来,崛起的寒门庶族地主积极要求参政,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门阀士族也在封闭保守和历次战乱中趋于衰落。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强化察举制中的考试因素,科举制开始形成。唐代进一步完善科举制,编写氏族志压低各大姓地位,门阀士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打击。 背景:①九品中正制的弊端;②寒门庶族地主势力崛起,要求打破门阀政治;③统治者专制皇权的加强;④隋唐政权统一,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确立的历史背景。 隋文帝 隋炀帝 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诏令诸州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开隋唐分科取士的先河。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诏令十科荐人,大业五年又诏诸州以四科荐人,《通典》记载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二)门阀衰落:科举制 一、门阀兴衰: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武德四年(621年)诏:“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斯我唐贡士之始也。……至五年十月,诸州共贡明经一百四十三人,秀才六人,俊士三十九人,进士三十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信息:①唐高祖武德四年恢复明经、进士等科,五年正式开科取士,是唐朝科举取士的开端;②每年十月定期举行;③先经过州县地方预试,再赴朝廷应试;④不用经过地方官府举荐 【问题】根据材料,提取科举制相关信息。 唐高祖李渊 武德五年诏云:“其有志行可录,才用为申,亦听自举,具陈艺能,当加显擢,授以不次。”———金滢坤《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一、门阀兴衰: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一)门阀兴起:察举制余音 (二)门阀鼎盛:九品中正制 (三)门阀衰落:科举制 1. 背景: ①九品中正制的弊端;②寒门庶族地主希望打破门阀政治;③门阀士族趋于衰落;④隋唐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得到强化 2. 内容: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分为制举和常举,考试合格后由吏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