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54202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课件(40张PPT)

日期:2024-06-1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31288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四,准确,把握,概念,课件,40张
  • cover
(课件网) jkfddht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二 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jkfddht 课标要求 质量要求 素养解读  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 2.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1.理解概念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明确概念的方法;理解判断的含义、特征,明确判断的类型及逻辑性质。  2.依据概念、判断的逻辑性质,尝试进行下定义、做划分,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和复合的判断,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科学精神:认知概念、判断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把握三者的逻辑要求;明确下定义、做划分的方法;养成运用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的综合能力。 素养目标 jkfddht 素养目标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概念 判断 含义 基本特征 简单判断 推理 含义 基本特征 表达 类型 复合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含义 分类 演绎推理 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 含义、分类、运用要求 含义、构成 含义、构成、逻辑性质 含义、构成、分类、运用要求 含义、构成、分类 条件、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含义、分类: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 含义、方法和要求、作用 jkfddht 核心考点一:概念的概述 一、属性的含义及分类 1.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2.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3.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4.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二、概念  1.特征: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2.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3.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例如:“葡萄是甜的的”。其中“甜的”是“葡萄“的性质。 “5大于4”,这里“大于”表示的是“5”与“4”的关系。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①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例如:“母亲”和“妈妈”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②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如:“先生”这个词既可以指“老师”,也可以指“尊者”等; 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示例评析】: 白头翁会飞, 王爷爷是白头翁 所以,王爷爷会飞。 “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 考点一:概念的概述 一、概念的含义 2、概念的表达 【易混易错】:概念与语词 (1)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例如,对于苹果,我们可以用手摸到它的外形,用眼看到它的色泽,用舌品尝它的滋味。可是,对于头脑中的概念却看不见也摸不着,概念作为一种思想,必须用一种物质载体把它表达出来,才能成为现实的东西,而被人们理解和掌握。因此,语词是概念的体现者,没有语词,概念就不能存在。 (2)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3) 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汉语中的实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外)不表达概念。连词“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虽属虚词,但把它们组合到判断中,却能表达概念。孤立的助词和叹词则通常不表达概念。 考点一:概念的概述 概念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