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6245

【全国百强校】河南省鹤壁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件: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打包4份)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62941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打包,自得,静观,万物,单元,第四
    课件71张PPT。 两首兰亭诗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物景,微风扇轻航。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像,安复觉彭殇。 --谢安《兰亭诗》 仰眺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郎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王羲之《兰亭诗》 ?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山阴?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君民碑” “父子碑” “祖孙碑” ———兰亭三绝 ?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了?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二?字,为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为“君民碑”。 文?革中,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被砸成三截。虽?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君民碑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父子碑?右军祠后面是“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双重,原为木结构建筑,五十年代倒塌,?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一?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这在国内绝无?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为过。祖孙碑有关“序跋”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关于王羲之的逸闻之一 《世说新语·雅量》: “郗(chī)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晋书·王羲之传》: “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