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63511

2023山东省济宁市经开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原卷+解析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783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山东省,济宁市,开区,中考,三模
    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第三次模拟学情监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在相应的位置。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共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与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并肩而立的两座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登高而望远,临山而探幽,无限风景,让人目不遐接,让人叹为观止,让人如痴如醉…… 唐诗之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沉淀/沉浸)着深邃,(积蓄/积累)着厚重,凝结着辽远,_____。宋词之美,是一种感性的美,飞扬着轻灵,蹁跹着缠绵,氤氲着温柔,是梧桐上的细雨,是小楼上的东风,是明月光下闪过的鹊影,是稻花香里流淌的蛙鸣,是云涛与晓雾的相连,是落红与芳草的呓语。 唐诗之美,多在于言志;宋词之美,多在于抒情。言志者多追求气度,则豁达;抒情者多讲究韵味,需细腻。豁达者则多描写让人豁达之人、事、物、景或取豁达之面,细腻者亦同。豁达者多谈理,细腻者易伤情。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婉约蹁跹(qiān) B. 呓语深邃(shuì) C. 目不遐接凝结(jié) D. 豁达氤氲(yūn)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沉淀 积蓄 B. 沉淀 积累 C. 沉浸 积蓄 D. 沉浸 积累 3. 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大漠里的孤烟,是长河里的落日,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是海角与天涯的对接,是天长与地久的汇聚。 B. 是海角与天涯的对接,是天长与地久的汇聚,是长河里的落日,是大漠里的孤烟,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 C. 是大漠里的孤烟,是长河里的落日,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是天长与地久的汇聚,是海角与天涯的对接。 D. 是海角与天涯的对接,是天长与地久的汇聚,是大漠里的孤烟,是长河里的落日,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 4.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唐诗与宋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并肩而立着两座高峰。 B. 唐诗与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 C. 唐诗与宋词,是我国两座古代文学史上并肩而立的高峰。 D. 唐诗与宋词,两座高峰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并肩而立着。 【答案】1. D2. A3. A4.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翩跹(qiān)———xiān; B.深邃(shuì)———suì; C.目不遐接———暇;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的底层。也指溶液中的沉淀物。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结合语境“唐诗之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沉淀/沉浸)着深邃”可知选择“沉淀”更恰当。 积蓄:积聚储存。 积淀:积累沉淀。 结合语境“唐诗之美,是一种理性的美,(积蓄/积累)着厚重,凝结着辽远”可知选择“积蓄”更恰当。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积累,可知横线上的语句化用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几句,分别对应着前面“深邃”、“厚重”和“辽远”。注意诗中意象的位置不能颠倒。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数量词和形容词的先后顺序为数量词在前形容词在后,因此修改为“唐诗与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 故选B。 5.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