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76853

第15课明至请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5次 大小:6718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2019
  • cover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通过相关史料分析,全面认识明清社会经济领域发展变化。 概述明清主要思想家思想主张,全面解读明清思想之变。 概括明清科技、文艺发展的特点,认识科技、文艺背后的时代特征。 “有趣”达成策略 情境创设 “有效”达成策略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自评互评 【时空框架】 【知识任务】 获取知识。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要求:独立完成,认真规范) 阅读教材83--84页“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一目,概括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领域的发展表现,分析经济发展的条件。 2.阅读课本“思想领域的变化”一目,概括明清时期主要思想家的代表主张,并对这些主张进行阐释。 阅读“小说与戏曲”一目,概述明清小说与戏曲的代表成就,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艺繁荣背后的原因。 阅读86页“科技”一目,谈谈你对明清时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承古萌新这一观点的理解。 【能力任务】学以致用。运用上述知识,解决下列问题。(时间要求:10分钟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二 图2 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 ———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素养任务】素养培育。所学内容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迁移。(时间要求:10分钟) (2022·广东·高考真题)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 明代财政收入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 ———摘《明实录》 材料二 《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 ———摘《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作业】 巩固性作业 1.(2020年全国Ⅱ卷)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2.(2019年全国Ⅰ卷)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