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案例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材来源:八年级《地理》教科书/广东人民-出卷网- 2013年版 内容来源:八年级地理(下)第六章 课 题:青藏地区 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1课时(自然地理特征)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设计 :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共15条,其中位置与分布5条,联系与差异6条,环境与发展4条。青藏地区重点承载以下内容。 位置与分布: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联系与差异: 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环境与发展: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节课主要学习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要学习的内容包括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地区内气候、植被、河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通过对青藏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学习,获取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课标中对学习自然地理特征给出了必要行为条件,如运用地图、地形图、气候统计图、资料、实例等,要求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借助以上行为条件来完成。 同时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也做了明确要求,包括评价、描述、归纳、说出、说明等。具体来讲,需要简单评价西北的地理位置,描述或归纳青藏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说明青藏内部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教材分析 青藏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一个代表区域,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认识我国区域差异和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节教材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入手,让学生在学习青藏地区的过程中,了解我国青藏地区的范围,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此内容作为第一课时。本节课为青藏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和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等(第二课时)打下基础。本节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认识区域自然特征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面对世界地理及中国地理的学习,对区域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应该已经掌握。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青藏地区的学习应重在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例如,从位置入手认识自然特征;从自然特征的角度出发分析人文特征;在归纳区域共同特征的同时认识区域差异;在认识区域特征的同时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等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系统、完整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的目的。 二、学习目标 1.在中国地图中指出青藏地区,描述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地理位置对气候带来的影响。 2.在中国地形图上说出西北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归纳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其他地理要素带来的影响。(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设计思路 新课导入 展示国家地理杂志,向学生提出地球第三季的概念并提问1、猜猜第三极在哪?2、导入该地区的纪录片让学生找出最明显的地理特征? 观看视频,回答。 补充课内外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观察到青藏地区最明显的气候特征—高寒。以高寒气候为线索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目标一:描述青藏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对气候的影响。 1.展示青藏地区在中国位置图,引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